秋季養生防病,可從這些方面入手

最近幾天,內江進入連續陰雨模式,氣溫在14℃~23℃之間。
“寒露過后,天氣逐漸轉涼,容易給人帶來不適。”內江市中醫醫院醫生劉晉麗說,穿衣、飲食方面要作適當的調整。
穿衣:
氣溫下降,注意保暖
10月15日,記者在城區看到,不少市民換上了長衣長褲,抵御突然降溫天氣。
“最近降溫有點快,還有點不適應。”市民楊思琪告訴記者,為了保暖,她已經換上了燈芯絨褲子和秋冬長襪。
“首先要注意腳部保暖。”劉晉麗介紹,俗話說“寒露腳不露”,腳自古就有人體第二心臟的說法,從中醫養生角度來說,腳離人體心臟最遠,負擔最重,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佳。加上腳部脂肪層很薄,保溫性差,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。
此外,腳與上呼吸道粘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系,一旦腳部受涼,就會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毛細血管收縮,纖毛運動減弱,導致抵抗力下降。
“除了腳部保暖,還要注意適時添加衣物。”劉晉麗說,寒露過后,氣溫下降,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。而且,氣溫降低后,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有所減弱。因此,市民要注意適時添加衣物,預防季節性感冒。
“老人、兒童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。”劉晉麗表示,雖說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膚和鼻粘膜的耐寒能力,但老人和兒童的御寒能力較差,要特別注意,防止“凍”出病來。
飲食:
多吃滋陰潤肺食物
“多吃滋陰潤燥、潤脾益胃的食物。”據了解,寒露過后,天氣干燥,晝熱夜涼,許多人會出現中醫上所說的“秋燥”癥狀,即咽干、鼻燥、皮膚干燥等。此時,應盡量少吃辛辣刺激、熏烤的食物,宜多吃芝麻、核桃、銀耳、蘿卜、番茄、蓮藕、百合等養陰防燥、益胃生津的食物。
“秋季還可以多吃豆類食物。”劉晉麗說,“春吃芽,夏吃瓜,秋吃果,冬吃根”,秋季是吃果實和種子的好時節,豆類積蓄了豐富的營養物質,并且幾乎不含膽固醇,反而含有豐富的磷脂和豆固醇,有助于降低血清膽固醇,非常適合高血壓疾病患者及中老年人。
劉晉麗提醒,市民在秋季要加強鍛煉,通過慢跑、騎自行車、打太極拳等方式增強體質。室內一定要保持空氣流通和新鮮,預防季節性疾病的傳播。
- 兒童挑食危害大 糾正挑食有訣竅(2019-10-17)
- 佩戴隱形眼鏡,須注意這幾點(2019-09-30)
- 改善生活習慣 關愛口腔健康(2019-09-23)
- 秋季重點傳染病防控知識要點(2019-09-12)
- 企業志愿者關愛老人健康(2019-09-09)